《太极与道--为了人间的智慧》连载TaiChiandTao,theRoot
2018-09-24 09:28:04
  • 0
  • 0
  • 2


《Tai Chi and Tao, the Root of Universe》   Amazon.com 


PREFACE

Tai Chi and Tao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wisdom, and civilization. They are the “Mysterious Female” and the “Root of Universe” named by Lao-Tzu, which cultivated myriad outstanding talents and created brilliant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So they are the “Gate of All Wonders” to understand and to study Chinese fine culture.

However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there is no evidence to show that there is anyone who has used common, clear, systematical and integral language to explain them. Still further, no one put Tai Chi, Tao of Lao-Tzu, and Tai Chi Quan three of them closely together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to make a systematical and integrated explanation used for daily life, Tai Chi exercises, and for practicing Tao.

The author think, Tai Chi is the result of Tao. If Tao is untellable, Tai Chi also is untellable. If Tao can be logically explained, so does Tai Chi. The most distinguishing value of this book is, from the enlightenment through studying and practicing《Tao Teh Ching》, the author announces: Tao is natural regress of Being (有) and Non-being (无) to syncretic oneness. From that point of view, if we want to understand and explain Tao, we have to start from understanding and explaining Being and Non-being , which are the most basic concepts of《Tao Teh Ching》.

Only clearly explained Being and Non-be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could we answer what is Tao and how to practice Tao. The difficulty to understand《Tao Teh Ching》is that it is useless if only by reading book and by theoretical studying. Body and mind put into practice in the way of Tao is necessary. Tai Chi exercise is exactly the same way of Tao practicing which can help to understand and explain Being and Non-being. So《Tao Teh Ching》is also a perfect handbook of doing Tai Chi.

Through more than thirty years continuously high intensity and effective Tai Chi practicing,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studying, practicing Lao-Tzu and studying, practicing Buddhism, and fortunately have got enlightenment and understanding to Being and Non-being, and from this root concepts, the author start a twenty years long journey to make an integrate and systematical explanations to Tao, Being, Non-being, Tai Chi, Yin and Yang, five elements, Tai Chi Quan and Tai Chi philosophy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and published three books on them from 2004 until now.

中文

太极与道是中华文化智慧文明的精髓。它们就像老子所说的“玄牝”与“天地根”,培育了无数杰出的中华儿女,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中华文明。因此,它们也是了解学习研究中华优秀文化的“众妙之门”。

然而,由古至今还未发现它们被任何人用通俗、清晰、系统、整合的文字论述过。更加没有人将太极与老子的道,以及太极拳这三者,从理论到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做系统的可以指导生活实践、太极修炼、以及道化修炼的完整阐释。

本书作者认为:太极是道的结果。如果道不可道,太极也不可道。如果能合乎逻辑的阐释道,也就能合乎逻辑的阐释太极。本书的最大特色与价值则是,通过从学习与实践老子的《道德经》所获得的启示,作者揭示了:道是有无的自然合一。因此,要想了解和阐释道,就要从了解和阐释“有”与“无”这两个《道德经》中最根本的概念开始。

只有说清楚了有与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才可能真正回答什么是道?以及如何求道?理解《道德经》的玄难在于,光靠阅读书本与理论研究无法理解有与无,需要身心投入道化的实践。而太极修炼正是一种道化的实践并有助于理解有与无。老子的《道德经》也正好可以作为太极修炼的实践指南。

本书作者通过自己三十多年高强度连续不断卓有成效的太极修炼,结合学习、专研、实践老子,参照学习、实践佛学,有幸实现了对有与无的参悟,并从有无这一对本根概念出发,历经二十年,完成了对道、有无、太极、阴阳、五行、太极拳理、太极哲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完整而系统的阐释,并从2004年开始相继完成出版了三本专著。

首版前言

老子的《道德经》作为道家第一经典,其中所包含的思维方式与哲理,集成了中国古代精英真修实炼的结晶与中华智慧,是超越时代、符合科学的知行方法,并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觉醒与文明程度的提升而被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精英所崇尚、学习、实践。

与佛学一样,这两支东方的奇葩,都是从认知自己的“真心”,这条内向而虚空的路径,从看清“真我”开始,进入到认知宇宙的真理。因为人的真我与统御宇宙的道本为一体。回归了真我同时就回归了自然之道,进而从道的境界与价值观来观察世界、应对眼前。

太极修炼完全符合《道德经》中的知行方式:以生命逆向回归的柔化之路,通过修炼刚柔合一、动静合一、虚实一体,对自我成年的人体重新再造,以期达成被前人称为“先天”的身心极致和谐的状态。因此,太极修炼的最佳年龄是骨骼发育基本完成之后。

中国传统的太极拳着重技击与养生,本书在太极内功修炼的基础之上,强调深入极虚、极静、空化,追求身心道化,在修炼身心和谐之极致的同时,探索佛老道的境界。

本书与由湖南科技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太极论·为了生命的和谐》,以及由深圳海天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太极道·成为自己的光》,共同构成本书作者对老子的道、太极哲理、太极拳理三者之间的相互说明、相互解析、相互印证。本书紧密结合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的每一章,在全面诠释老子的同时,着重阐释太极与道之间的关系,以及太极修炼中的深层体验、经验、修炼方法。

太极是和谐之极限。道生一,一是太极。本人这个关于太极的定义以及太极与道的关系,正好也符合武林前辈孙禄堂在其《太极拳学》中关于太极与道的阐述:

“一理者,即太极拳术起点,腹内中和之气,太极是也;”“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以体言,则为太极;以用言,则为一气。”--孙禄堂《太极拳学》。

孙禄堂前辈认为,以用而言,太极是中和之气。不过,这个中和之气不是普通人身上的在世俗观念习惯下养成的“后天之气”,而是经过正确修炼之后获得道化,身心回归“先天”状态之后的“先天之气”,是人修炼而得的身心和谐之极致状态下的中和之气。

孙禄堂前辈所言的体,也不是普通人的身体,而是经历刻苦再造之后,实现了和谐之极致状态的身心自然合一、神形合一、松柔整一、通透无滞的身体。由太极拳而入道,并且用太极理论来阐释道,孙禄堂前辈从理论到实践都为后人做出了不朽的垂范。

健康与幸福,需要探索真知的智慧与实践,这便是太极与道永恒的价值所在。

作者2015年4月22日于新西兰





难见真道

世间出现真伪,是因为真道被湮没?

人心生出是非,是因为真言被消声?

真道一去不复返?不会再存于人世?

真言匿而不再现?不能再说服人间?

真道心盛中消逝,真言荣华中退隐。

原文: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

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庄子·齐物论》


Tai Chi and Tao, the Root of Universe

Amazon.com


本书是从传统价值观出发结果是的肯定的角度阐释《道德经》

《道德经批判》则是从现代文明价值观考察之结果,否定的角度解剖《道德经》。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

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阴符经》



1. 道不可道·太极是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可以用言辞述说的“道”,皆是有条件的“道”,皆不属于恒常不变的道;永恒不变的道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正因为如此,也就不可以用言辞述说。然而,佛老认为,恒常不变的道却是可以通过个人内在心灵深处的修炼而被人悟觉、感知、达成、并部分的表现与表达。

太极修炼进入道化,其内在与外在,就是对道的一种部分特征的展现与诠释。

一切用言辞定义的“名”皆是对应其“实”的有条件的“名”,皆不属于恒常不变的名;永恒不变的名,对应永恒不变的实,无条件限制,所以不可以用文字命名。

推而广之,任何言论都是有条件的,一旦条件改变,该言论就成为非真的言论或者谬论。因为环境条件一直在变化,所以,依托于条件的任何存在,一直都在变化;任何名,任何言论,都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对“自在之物”的真实存在的全然表述。

佛说:道名,既非道名,是名道名。“无住相生心”就是不依附于任何条件而生的心念,这种存在便是道。在此,道是不依托任何相的心灵之意识存在,自然也是不可道的。

无是宇宙天地形成之前的存在,无这种存在已经包含了形成宇宙天地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就像地球上看似无的天空其中已经包含了形成风雨雷电的一切。

无是一切的起始,这个起始被称为无,又被老子称之为天地之始。无这个名,不代表空无。无绝对不是空无。无是一种存在,被称之为无。无是看得见的有的另一面。

无与有共同形成任何一种存在。这种存在被中国古人称为无,是因为对这种存在,人的肉眼看不见它。道家将“看不见的‘存在’”称为无。

老子的万物是指人的肉眼看得见的东西,被称之为有,有又被老子称之为万物之母。有与无正好相反,有是看得见的具有“机械运动特征”的物质形态。

如果要知道万物内在演变的奥妙,就要在万物尚未成型的整个形成过程之中来观察万物。也就是要在万物的起始阶段,在万物的无的状态之中来观察万物。万物的无的状态常人的肉眼看不见或者难以看见,佛道认为,通过修炼,进入静心状态,进入无为境界,进入道,或者进入非常接近道的“玄妙之门”之内,例如太极,便可“看见”与感知。

如果要观察万物的外在特征,就要在万物各个有形阶段,或者说有形的状态中,来考察万物。万物的有的状态常人的肉眼基本上看得见、可度量、可以道,除非,这个有形之物太大,大到个体的人无法见其全貌,就像站在地球上的人看不见地球的全貌一样。

万物永远处于演变与成型,再演变与再成型之永无止境的过程之中。演变与成型是任何事物的同时存在的两面,对应着万物的“无”与万物的“有”这两面。古代在没有科技手段的条件下,在肉体的观察下,演变往往是肉眼不可见的被称之为无,成型之后是可见可度量的称之为有。

无中有“妙”,有中有“徼”,道家的使命,就是将自我演变成可以进入无的生命境界,并从可以看见与感知的“空无”之中,同时观察有与无两个方面。佛陀则是用了另外一种类似的名,“色”与“空”,表达相同的存在。

可以说,牛顿力学的存在范畴被佛老称之为色与有;牛顿看不见的,超越牛顿的,被佛老称之空与无。两千五百年前的东方人,早就已经在思考宇宙的全部存在。

有与无是一种“关系结构”。客观实体便是这种复杂因素相互联系的结果。“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尽而灭。”有无互为因果,互为对方生成的条件。有无是同一块硬币的两面,又叫有无相生。有无及其关系同谓之玄,玄之又玄,是理解天地万物一切玄妙的门径。

《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将道家关于宇宙的七个大名:道,名;有,无;天,地;万物;用四句话五十九个字一字不漏和盘托出,它们就像思维的北斗,包含了天地间的一切,构成了完整无漏、逻辑严谨的中国版《创世说》:

有无合一,创造天地万物。有无相生。

有无,是老子道论的主体,是本章的核心概念,也是整个《道德经》的“天地根”。只有明白了有无,才可能读懂老子。不明有无,便无法进入老子的众妙之门。

真正明白有无的唯一途径,是经过亲身修炼。这便是理解《老子》的难上之难。

在道家学说中,无指无形之存在,有指有形之存在。有归牛顿,无归霍金,老子的道论,类似当代的统一场论。区别在于老子用道家概念完成于两千五百年前。

老子的有无,与汉语中的无与有的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种名同质异的倒悬一般的根本区别,是造成中国人对老子思想误解千年的根源之一。

道家认为,万物的存在始终永远同时包含有形与无形两个方面,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常人并不具备道家的这种怀抱全然(有与无)、洞见真妄(色与空)的认知境界与思维习惯。因此,语言文字概念所描述的存在,常常是对有条件的有那个部分的一面之词。概念对于真实存在,永远是相对孤立、静止、片面、表面、有缺漏、不完整的;

本章的精要便是这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当常人看得见与看不见的都能看见时,才有机会窥视《老子》的玄妙,并由此走进老子的大道。佛老的全部玄妙产生于一个简单的理念:空无,是一种实在,而非空无,求道就是要进入其中。

任一事物的有与无的两面构成该事物的全部。名只描述实的有之面。能同时进入有与无两面,便是进入了毫无遗漏地俯瞰与透视一切奥妙的境界之门。

从有,通过逆向回归的方式,经过修炼进入无,成为有无一体,实现有无的自然合一,便是道化的过程。于是,我将道定义为:道是有无的自然合一。

用现代的科学语言来说,看见了最小的“弦”,人类才开始走进揭示一切真相的真理之门。“弦”这个构建宇宙“最小的砖头”,似乎正好符合即有形又无形,即是色又是空,即看得见又看不见,之有无合一、色空一体之结果。

科学的“弦”,与老子的“玄”,竟然会是如此的巧合与近似。同音的“弦”与“玄”,似乎都在探索与描述物质与能量、物质与精神、能量与灵魂的自然合一。

“康德承认自在之物的存在,但是又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显然,康德时代,无论是用康德未经修炼的人体还是当时的科技手段,人类确实无法认识到事物的真性。相比之下,老子对事物真性的认知,比康德显然要深刻和明晰许多。

老子不仅承认自在之物的存在,还认为这种存在包含了有无两个方面。而且老子认为,人类通过“致虚极守静笃”的内观修炼,完全可能在让自己回归万物共同的真性的同时认识到事物的真性,并将这种统御万物的真性,称之为道。老子还反复强调,人类的语言只能表述事物的表象,人的心灵却有机会认知事物的真性,而且是唯一而共同共通的真性。

佛学中也有同样的思想。“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对真实的反映、如实。合真实不虚与如实观察,谓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实如此之本来面目,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无为法。亦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百度百科

集合上述三段文字,我们可以将道表述为:道是真如,是自在之物的共同真性。一切自在之物的真性都相同相通。所以,道,是统御万物的共同真性,并因此而为始为大。

如是,万物的共同真性(道)造生万物。万物的有无合一,皈依万物的共同真性。

对于人来说,道是每个人自己的真性、真心,而有无逆向回归而合一,正是道家修道的原理。万众的真性、真心同等无差,所以众生皆平等的具有佛性。众生在真如(佛性)层次上完全同等。也就是说,众生在生命的最高层次上,完全平等。

因此,道、佛、科学、哲学,必然地统一于人类唯一真实的共同理性,并最终实现对自在之物的真实的理解与说明而成为真理。这正如霍金所言:科学足以解释宇宙。

可以展望,当人类的科学大军向着“无”的领域无限纵深挺进时,一切都会慢慢地从“无”转化成“有”。到了那时,老子又可以用自己的“正言若反”来否定自己说的“道不可道”,如是,老子永远都是正确而真实的。我相信,老子的辩证思维,我称为全然思维,又被称为全息信息,是《老子》对人类做出的无与伦比的不朽的贡献。

综上所述,《道德经》开篇第一章,老子讲述了两个最大的问题:什么是道?如何求道?

玄之又玄的是,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竟然是同一句话,四个字:有无合一。

老子的方式是通过对人体自身的修炼,从有开始,进入无,认识无,进而进入有无合一的境界。修炼太极则是从阴阳之有开始,经过虚,进入无,经历由阴阳合一到无有合一的境界。


太极是道。

太极与无极,共同构成道之有,与道之无。

太极是阴阳之自然合一。

成为太极的路径与成为道是完全相同的。其中,太极的特色是:

从阴阳,进入虚实,在虚实之中,求虚,深入极虚,而至空灵。


太极拳前辈将这个过程称为,从运用后天之气回归到运用先天之气的过程,或者通过阴阳之气的逆向回归实现阴阳之气的合一,孙禄堂前辈称为,先天中和之气。


太极中的求虚,是实现从有到无之间的桥梁,是太极修炼的万里长征。

虚,是介于实与空之间的一种状态,不可说,但可以被身心显著地感受并运用。

虚,是太极修炼中从有进入无的桥梁。求虚,是太极修炼中最重要最漫长的过程。


在太极修炼中,充分利用由有无相生演变而来的“阴阳相生”是修炼太极的根本。而且必须充分完全的理解、运用、坚守直至达成这个根本。

太极修炼中的阴阳包括:动静,开阖,刚柔,虚实,缓急,沉灵,进退,不丢不顶,……并于其中追求,极阴而极阳,具体表现为,极柔而极刚、极沉而极灵、极虚而极实,极微而极整,动极复静,静极复动,之阴阳合一、动静合一之极致。这就是舒畅无比的太极境界。

修炼太极如果不能知虚、入虚、练虚,于虚极之中守静笃,则绝不可能收获太极。

综上所述,太极修炼是以有无相生为根本原理,在修炼中借助和运用阴阳相生这条总纲,由表及里,由局部到全体,由浅入深,周身贯串,由个体到整一,由身到心,全方位细胞化,由点线、到平面、到球体、到混沌,纲举目张,将修炼推向心灵深处,实现由有到无,由阴阳到太极的有无合一、阴阳合一、动静合一、身心合一的演变与蜕变过程。

太极是阴阳和谐之极限。将阴阳合一化作身心合一并推向极致,就是太极。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